【强县工程看麻城 秋天的回响】芭茅河畔 绿映新颜 麻城书写“小流域”治理“大文章”

10-10 15:29  

开栏语

麻城市,地处湖北东北部、大别山中段南麓,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近年来,麻城市积极响应湖北省强县工程的号召,围绕“建成中心、挺进百强、谱写新篇”的战略目标,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麻城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开辟【强县工程看麻城 秋天的回响】专栏,敬请关注!

图片

图片


因山而兴,依水为脉,以绿为媒。麻城芭茅河小流域综合治理以“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为根本遵循,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如今,漫步芭茅河畔,流水潺潺,风光旖旎,两岸民居别具一格,多彩旅游路,沿途好风光,郁郁葱葱的菊花产业带上,一片片绿油油的菊苗生机盎然......初秋时节,芭茅河畔,绿映新颜,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治理一片水域,赠流域一汪清水




针对丘岗型小流域生态流量不足、水质总体较差、生产方式粗放、生活环境脏乱等突出问题,我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诸要素,从小切口着手推动芭茅河流域大治理。


图片


清淤疏浚“活水”。开展河道整治,累计清淤16.5公里、除杂2.8公里,新建沟渠39公里,整治塘堰41口,防洪标准整体提升至10年一遇。分类施策“治污”。在流域内178个塆组分类建设“一体化”生化处理、“大三格+人工湿地”分散处理和“小三格+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环境管控等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环境整治“美村”。开展流域拆违治乱,拆除附属房屋、旱厕、乱搭乱建棚3万余平方米。


图片


“现在菊花产业带内,采用的都是绿色种养模式。一招破连作,即推广福白菊脱毒苗。两肥管全程,即施用菊花专用配方肥和有机肥。三方降污染,基地覆盖全生物降解地膜,绿色防控,采用杀虫灯、黄板进行物理诱杀。”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吴紧木介绍。


图片


芭茅河小流域内菊花种植面积5000余亩,流域内的菊花产业带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特色产业,铺就菊花绿色发展之路,对生态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站在芭茅河畔眺望,清澈河水尽收眼底,七彩荷塘美不胜收,不少游人在多彩旅游路散步打卡,伴着淙淙水声,惬意享受着乡村慢时光。“东篱田园·菊韵人家”的美好愿景正在一一逐步实现。



发展一份产业,给群众一份保障




图片


“我们都是本村的人,六十多岁了,在这里做点事,跟大家咵咵天,每个月还能拿两千多块的工资,手里舒服,嘴巴舒服,心里更舒服......”正在黄土岗镇张家墩村菊花产业带务工的村民江玉海一边挥动着手中的锄头忙着除草,一边笑呵呵地说着。


近年来,我市聚焦聚力推进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做强一个产业、回引一批能人、带富一方乡亲”,以产业发展导向吸引人员回流兴业,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图片


张家墩村位于芭茅河小流域下游,有种植菊花的传统。村“两委”引进龙头企业,走“特色菊花种植+深加工+观赏旅游”的“三产融合”之路。成功引进在外能人投资1.6亿元在张家墩村建设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张家墩村发展菊花科研、示范种植、精深加工、园艺养生、观赏旅游等多种业态,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园区带动全村菊花种植面积由原来的300余亩增加到3100余亩,30人从外地回流返乡在园区务工。


“我们合作社今年种了160多亩菊花 ,全部采用脱毒苗,开展绿色防虫技术,黑膜回收,绿色循环农业,可以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菊花品质,实现绿色种植。电商的发展对我们菊花销售也有很大影响,以前我们的菊花是老板直接来家里收购,现在我们通过和一些网红、网络销售人员合作销售,能够提高我们的单价。物流这一块,如今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公交车运到市里的快递公司,再寄到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生产和销售无缝对接。我对今年即将到来的菊花销售市场信心满满......”该村种植大户肖正情拍着胸脯说。


图片


张家墩村以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流域实施国土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旁边的李花楼塆各家院落进行保护、改造、利用,融入菊花元素,形成以菊文化为理念的民宿集群,盘活了庭院经济。目前,以张家墩为核心的周边已有5户发展庭院经济、回乡创业。


图片


在黄土岗镇杉洼村,该村通过吸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建立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打造恒祺“诗酒田园·悠悠山岗”示范区,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搭建增收致富平台。公司流转土地近200亩,建立区域特色产业模式带动下的联农带农机制。杉洼及周边3个村有工匠等人力资源百余人,实现了群众家门口稳定务工增收和劳动力资源有效利用。


图片


在阎家河镇蔡家岗村,该村积极回应群众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家庭收入的期待,不等不靠,主动作为,盘活闲置资产,引进沃尔西“微工厂”,50多名村民进厂务工,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




整治一域环境,送乡村一份希望




茯苓窝处在芭茅河上游,这里自然风光宜人,山清水秀。茯苓窝为国家住建部评选的“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林业产业会评选的“中国森林康养人家”,2021年当选湖北省“十大美丽乡村”。


“我们企业非常看好这个地方,但是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把这个地方盘活,我们一直在思考。后面我们采用了‘三权分置’的方式,将传统村落进行活化利用,让村民、村集体和企业之间合作。村落中遗留下诸多老式民房,古宅风貌自然古朴,设计师把传统和现代建筑进行有机融合,打造了适合森林康养的古风民宿。然后引进城市的居民到这里共同生活,让他们有了第二故乡。”麻城茯苓窝康养农场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卫刚介绍道。


图片


走进茯苓窝,好像走入一个邻家小院,古香古色、清新秀雅。依托特色种养、餐饮服务、民宿管理、卫生保洁等,农场这周边群众提供长期稳定岗位30余个,通过流转农房和耕地、配送物资、整修道路房舍等方式带动217户农户增收,助力村集体增收,今年上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达23万元。今年暑期,6000余名武汉市民前来体验“山的那边是故乡”,康养农庄170多间客房天天客满。


图片


黄土岗镇刘家岩村村民议事会商定建设村民文化活动场地后,在外能人带动其他村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集乡村会客、文体活动、爱心食堂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礼堂。群众共评、共建,到现在的共享,一座文化活动中心,不仅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更悄悄带来乡风文明的提升。


图片


阎家河镇蔡家岗村建设“五安家园”综合服务体,擦亮“幸福养老”品牌,入选全省社区治理创新案例。“幸福食堂”落地该村,让村民“近”享“食”光,同时,“幸福食堂”在满足村民用餐需求的基础上,还配套建设了群众多功能活动中心、棋牌室、儿童游乐场等,让群众在用餐之余,享受文体娱乐。


图片


根据流域治理需要,我市还深化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做实医共体,推动医疗资源平台服务下沉,做强教联体,实现教育优质资源互通共享,健全养老体系,探索农村养老服务新途径。在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1个综合服务中心和3个产业服务中心,同步搭建“一屏观全域、一网治流域”的信息化平台,落实监测、处置、反馈闭环运行机制。


图片


图片


一座座“高颜值”的小村庄、一条条平整宽敞的多彩旅游路,一批批研学归来的游客,为芭茅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保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动能。疏活一汪清泉,守护一河碧水,芭茅河小流域全域河流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郭玲、陈鑫、吴雨婷、鲍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