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打造“中国菊谷” 探索产业振兴路径

05-12 10:53  

麻城菊花,福泽万家。作为麻城传统农业优势产业,麻城种植菊花有1500余年历史,规模之大、品质之优在国内享有盛名,被授予中国保健菊花之乡”“中国菊花创新发展之城”“中国菊花美食地标城市2022年,麻城成功创建为省现代农业(菊花)产业园,菊花产业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2023年,麻城菊花产业入选“全球最佳减贫案例”。



图片


近年来,麻城市坚持以强县工程和乡村振兴为主攻方向,以供应链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推进菊花产业转型升级,深度挖掘菊花茶用、食用、观赏、保健、药用、文化等内在价值,大力推进菊花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打造更强带动作用、更具示范效应的“中国菊谷”。


坚持“争第一、创唯一”

打造独具麻城特色的菊花产业


图片


聚焦“花经济”、做足“花文章”,以极致思维“争第一、创唯一”,不断放大菊花产业规模效应和特色品牌。


全域推广,争“规模第一”。将菊花作为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示范产业来打造,组建高规格的菊花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支持菊花产业发展系列文件,引导各乡镇、市场主体投身菊花产业,推动菊花产业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市菊花种植面积达16万亩,年产干花2万吨,系列产值突破50亿元,均位居全国三大菊花基地之首。


全面发展,争“品种第一”。依托流域综合治理,突出乡镇产业功能定位,科学布局菊花种植品种和产业形态,因地制宜发展药用菊、保健菊、观赏菊、食用菊种植,福白菊、野菊花、金丝皇菊、万寿菊“百花齐放”,菊花品种之多居全国县市之首。在此基础上,以国家级菊花三产融合示范园和省级福白菊特色小镇为支撑,统筹布局重点菊花品种基地,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菊谷”。


全力创牌,争“品质唯一”。大力实施品牌强农工程,麻城菊花先后获得5个国家级认证和3个省级认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首批保护名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湖北省首批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湖北“十大楚药”,品牌价值高达48.86亿元。


坚持“全链条、全系列”

打造三产深度融合的菊花产业


图片


立足资源禀赋,不断丰富拓展菊花经济业态,加快推动菊花产业全要素升级、全链条优化、全产业融合、全方位突破。


“菊花+科技”,延伸一条链。建成全国唯一的省级菊花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和菊花产业研究院,深度挖掘菊花功效,开展科研攻关20余项,开发菊花茶用、药用、食用、酿用、保健用等14大类1000余款产品。


“菊花+文旅”,扮靓一朵花。以4A景区标准建设百里菊花风景画廊,创建了一批菊花观赏旅游点和田园赏菊精品旅游线路,到麻城赏菊景、品菊宴、饮菊茶、喝菊酒已经成为湖北经典旅游产品。


“菊花+康养”,做精一味药。举办首届王叔和中医药文化节暨菊花文化旅游节、全国土特产推介·湖北麻城菊花专场交易博览会,持续推进麻城福白菊入载《中国药典》,培育省级中药材产业链联合体3家,积极申报国家一类创新药物。


“菊花+美食”,办好一桌席。结合传承麻城特色餐饮文化,创新举办“福菊宴”美食大赛,开发菊花主题菜品400余款,打造“麻城福菊宴”品牌。


坚持“联农户、增农收”

打造富民效应突出的菊花产业


始终强化产业富民导向,优化菊花联农带农机制,把菊花打造成发展之花、富民之花。


建强联结组织。通过“政府牵线、能人牵头、菊农牵手”,引进开封市菊花协会会长徐颂文等一批菊花专业人才,牵头组建菊花专业合作社300余家,吸纳入社种植大户2.8万户,辐射带动菊农6.4万户。成立菊花加工、销售企业等市场主体50余家,带动菊花加工、销售等服务业产值突破20亿元。


创新联结机制。创新落实流转务工、入股分红、融合带动等多种紧密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培育省市级菊花龙头企业14家,全市菊花产业从业人口达到20万余人。


增强联结效益。创新出台“菊十条”奖补政策,建立菊花产业奖补激励机制,鼓励菊花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种植、无偿培训、合作保险等方式,最大限度让利于菊农,实现亩均增收4000元以上。(刘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