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优秀改革信息汇编

12-28 08:38  

图片



麻城半年磨一“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王剑


“戴婆婆,您儿子的特困供养手续办下来了。”5月4日,麻城市黄土岗镇桐枧冲村妇女主任樊未琼兴冲冲地一路小跑到村大塆一组。


还没敲门,村民戴丛娥就推开房门,满脸笑容,“没想到就这么一扫码,你们真的替我全办好了。”


图片


戴丛娥说的“一扫码”,指的是“麻城码上办”平台。


该平台由麻城市聚焦“网上办”最后一公里“堵点”,历时半年精心打造,自今年3月上线以来,截至5月9日,已为群众办事1074件。


群众一句“牢骚话”,催生半年大调研


“麻城码上办”的出现,源自群众的一句“牢骚话”。


“现在很多事可以‘网上办’,但我们老人用不好智能手机,‘网上办’时,经常不是没备齐资料,就是点错了按键。”去年,麻城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主要负责人带队在黄土岗镇张家墩村调研时,一位年过七旬的村民发了句“牢骚”。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麻城市是劳务输出大市,留守老人不少,这位群众的尴尬,会不会普遍存在?


去年8月起,麻城市政数局开始围绕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展开调查研究。该局邀请全市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的负责人,以及市人社局、残联、医疗保障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召开多轮专题座谈会开门征求建议。与此同时,该局组建多个调研组,分赴辖区的乡村和社区,广泛征集群众意见。


图片


老年人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人群。在调研过程中,麻城市政数局创新工作思路,为城区主要街道的3000多位老人上门代办老年证,并借此机会听取老人们对政务服务的需求和建议。


随着调研的不断深入,思路逐渐清晰:打造“麻城码上办”便民服务平台,由政务服务工作人员为不会操作手机和电脑的老年人,以及不便于出门办事的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帮代办服务。


历时半年调研后,麻城市政数局聘请第三方公司研发了“麻城码上办”平台。今年3月21日,该平台在黄土岗镇试点上线。


43项民生高频事项,扫码就能免费帮代办


戴丛娥今年81岁,老伴已过世,50多岁的儿子患有智力残疾。


她想帮儿子申请特困供养,按照办件要求,她需要带着证件资料赶到黄土岗镇便民服务中心现场办理。走路一去一回,光赶路就要大半天。


图片


“村干部不是在你们家大门上贴了个二维码吗?说是办事扫码就行。”邻居帮戴丛娥用手机扫描“麻城码上办”二维码,提交办事申请。当天中午,樊未琼就接到系统提示,赶到戴丛娥家中收取资料,帮她全程代办。


麻城市政数局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走访居民群众代表,从上千件政务服务事项中,梳理筛选出27项镇级、16项村级高频事项,供居民点单办理。该市投入4000多万元,对辖区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进行升级改造,并为每个中心以及基层站所都增配网办业务人员。加上社区网格员、小区居民楼“两长四员”、村党小组长等力量,麻城市已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麻城码上办”便民服务团队。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群众点单、后台派单、党员干部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流程。”麻城市政数局副局长余洪涛说,群众不用下载手机软件,只需扫码进入小程序,就能随时随地提交诉求。该局将辖区乡镇和街道的“麻城码上办”的办件满意度和业务量纳入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各单位年度评优评先,以及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挂钩。


调查研究常态化,推动“码上办”持续更新


“我们将把调查研究的理念,贯穿到‘麻城码上办’平台更新和升级的全过程。”余洪涛说,眼下近千名便民服务人员正成为汇集民情民意的触角。


如今,“麻城码上办”平台不仅能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帮代办,还应群众呼声增设了“便民服务”“有呼必应”“政策咨询”等板块。


图片


“便民服务”板块,引导修锁换锁、水电维修等不同类型的个体商户进驻平台,群众可根据定位联系最近的商户,足不出户解决身边的急难愁盼事,目前已吸引近300家商户入驻。“政策咨询”板块汇集了172条惠民政策,方便群众便捷查询了解。“有呼必应”板块,则联动多方资源,为群众解决个性化诉求。


鼓楼社区55岁的赵全信双腿残疾,常年经营着一个修鞋摊,此前一直寄宿在哥哥家。最近,由于哥哥要卖房去外地发展,他为住所问题犯了难,于是通过“麻城码上办”的“有呼必应”板块求助。仅一天时间,鼓楼社区网格员赵欢就帮他找到了新住处——在一个老小区帮忙看门,免费住小区的门卫房。


目前,“麻城码上办”平台试点范围已扩大至黄土岗镇、鼓楼街道和龙池桥街道。眼下,麻城市政数局正积极响应群众的新诉求,谋划将部分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平台受理。




“村社共建”织密基层服务网

——探索麻城市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奥秘

黄冈日报记者 朱卫民 李好 鲁娜 通讯员 肖杰 郑亚莉


12月6日,麻城市龟山镇西埠冲村村民王建堂在“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快递点登记后,领回了自己的快递。“过去要骑车到镇上拿快递,现在步行几分钟就能拿到,太方便了。”王建堂对综合服务社赞不绝口。


图片


西埠冲村综合服务社是麻城市供销社牵头组建的“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4月初以来,麻城市抓住供销综合改革机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基层治理与供销综合改革有机结合,打造政务、村务、商务、服务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促进基层治理与供销服务体系深度融合。


5月中旬以来,麻城市推广运用“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成果,全面建设“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运用供应链思维,构建市乡村三级供应平台,打造服务的供销社、便民的新超市、治理的微平台,推进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功能,助推乡村振兴。


麻城市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怎么样建设?建设得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带着疑问,记者到麻城市进行实地采访。


从群众需求着眼,精准对接无缝隙


11月30日上午8点,理发师廖怀香又带着理发工具箱,按时到达西埠冲村综合服务社便民理发室,为村民提供理发服务。


以前,住在边远山区的村民想要理发,都是等着理发师傅提着工具箱走村串户。现在,理发店都在城里,对于外出不便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小小的理发却成大问题。


西埠冲综合服务社运用市场的办法,找到廖怀香合作。“我们的便民理发室60岁以下每人收费5元,60岁以上老人免费,免费的由村集体补贴。开业第一天,就有40多位村民来理发,5月份至今已经服务近400人次。”西埠冲村党支部书记王胜朝介绍,理发师每个月的月中和月末分别来一次,针对个别出门不便的高龄老人,还可以通过点单的方式上门服务。


“村民不便的何止是理发,农资下乡、农产品出村、快递物流、取款转账等不方便的还有很多。”麻城市供销社党组书记、主任曹宏卫说。


年初以来,麻城市供销社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搜集民情民意,走访19个乡镇、街道,形成问题清单300余条,梳理高频共性问题20余个,发现老龄化、空心化、交通不畅、服务不便等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主要问题。


麻城市供销社根据各村群众面临的不同需求,列出项目清单,以“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为切入口,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因村施策、“一村一法”,统筹资源、发挥职能,对接服务的末端和群众的需求,打造服务“三农”的前沿阵地。


4月初,由麻城市供销社牵头,共同缔造办、龟山镇政府等相关单位协助,从选址、设计、施工到建成运营只用了26天,打造了全省首家将服务阵地建在中心塆组,集政务、村务、商务、服务等多务合一的村级供销社——西埠冲村“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


5月9日,由闲置旧村部改造的综合服务社向西埠冲村1300余村民开门营业。


李继武是西埠冲村综合服务社招聘的经营者,负责服务社的日常运营。他介绍,服务社目前设置了爱心超市、农资保供、寄递物流、惠农金融、理发服务、乡货直播等14个功能区,已累计提供服务5000余人次。


麻城市共同缔造办常务副主任李峰介绍,综合服务社由村两委统筹负责管理,供销社链接资源、提供服务,从优秀党员、村组干部、乡贤能人、小卖部个体户等人群中,采取低租或免租的方式,由既热衷公益事业又具备经营能力的市场主体负责综合服务社的日常运营,用市场办法保障运转。


从生活小处入手,优质服务零距离


“我把蒸笼还回来啦!顺便给你带了几块肉糕,看看我这次的水平么样啊!”桃林河村村民刘贤身说。


“好嘞!谢谢啦!”12月1日,阎家河镇桃林河村综合服务社的经营者李成志收好蒸笼,在“共享农具”台账上完善借用记录。


桃林河村综合服务社占地近130平方米。走进服务社,映入眼帘的是草席吊顶、竹编灯罩和木质桌椅,充满乡土气息的装修风格让综合服务社多了一份家的温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目前,桃林河村综合服务社提供寄递物流、农民工之家、乡货直播、暖心管家、积分超市、共享农具等6项服务。其中,共享农具是该服务点因地制宜的一项特色服务。


“很多大件农具,使用频率不高,但特殊时候又需要,我就想着要不弄个共享农具吧。”李成志介绍,共享农具由村委会和村民捐赠,一般借用期限为3天,若有特殊情况可申请延长时限,完成个人信息登记后即可借用。


一个电话,生产资料直达田间地头;一次扫码,水电费、医保费轻松缴纳;一次上门,购物、快递、取款“一站式”完成。在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点建设中,麻城市积极探索“微服务、大治理”的实践路径,在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协同共治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在“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推进过程中,综合服务社的功能已由试点期的14项扩充到27项,涵盖政务、生活、生产、产业、文化、群团6大模块,实现了多功能、大整合。


麻城市以部门协作为依托,聚合农业、交通、人社、商务、民政、乡村振兴等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服务资源,解决群众诉求,让老百姓享受优质高效的便利综合服务,以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综合服务社赋能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从惠民实事发力,共建共享幸福圈


12月5日,龟山镇石陂村党支部书记黄维早早来到党群服务中心,与施工队伍一起改造综合服务社。


“将综合服务社与党群服务中心共建,把一楼的办事大厅改造成为服务群众的功能区,把村两委搬到二楼办公。预计12月底完工,建成后可服务周边居民近2000人。”黄维介绍,考虑到周边妇女儿童群体较大,服务社打算增加幸福食堂、妇女儿童之家等功能区,既能让老百姓享受到惠民服务,又能活跃邻里关系。


麻城市采取改造升级、合作共建、开发新建等方式,采取功能整合、运转结合、场地融合的办法,通过“五个一批”建强综合服务社。该市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共建一批,与市场主体等联建一批,利用废旧小学和闲置农房等改建一批,强化原村级供销社站点功能扩建一批,发动社员众筹合建一批等,坚持因村施策,统筹资源、发挥职能,打造“农民办事不出村”的为农服务品牌。


11月份,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兴旺超市负责人周红英也加入“村社共建”队伍,成为堰头垸“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的经营者。


图片


“开了10多年的超市,村里人都很熟悉我这里,没事都喜欢在超市门口休息聊天。经营服务社可以拓展快递驿站、绿色农资这些业务,一来可以帮助乡里乡亲,二来可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周红英笑着说。


麻城市以多方参与、共建共享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需求为中心,按需布置相关功能区,实现群众买东西更便宜、服务社人气更旺盛、基层治理更完善、干群关系更融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供应平台,做到生产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使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


目前,“村社共建”综合服务社项目已在龟山镇、阎家河镇、中馆驿镇、白果镇等乡镇打造了“样板间”。截至12月15日,麻城市组建并运营的村级综合服务社有23家,在建的有58家,规划设计中的有19家。


曹宏卫说,“计划在每个乡镇建设3至5家村级综合服务社,力争到2024年五一前实现所有行政村村级综合服务社全覆盖,织密织牢基层服务‘一张网’,实现百村千社惠万民。”


来源:《麻城半年磨一“码”》发布于《湖北日报》2023年5月14日头版《“村社共建”织密基层服务网——探索麻城市农村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奥秘》发布于《黄冈日报》2023年12月15日头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