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麻城人】吴珍芳:用“芯”育种 养猪强国

11-10 15:00  

图片

一代又一代麻城人,秉承“忠诚勇毅,敢为人先”的麻城精神,勇敢闯荡,奋力拼搏,他们中有政界精英、商业大咖、专家学者、科技达人……他们是麻城新时代的代言人。为深度展示在外麻城人士的创业历程和故土情怀,激励引导本地麻城人创新创业,市委组织部、市工商联、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办【天下麻城人】全媒体访谈栏目,探访在外麻城籍创业人士,展现麻城在外儿女成长和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为家乡人们增添一份前所未有的创业激情和发展动力,为麻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图片


个人简介


图片

吴珍芳,麻城市张家畈镇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氏食品集团研究院院长、我国著名的猪遗传育种专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他和团队培育出广东省第一头克隆猪,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生猪活体种质资源库,为国计民生潜心研究种猪30多年。



 吴珍芳:用“芯”育种  养猪强国


从培育出广东省第一头克隆猪到研发猪芯片,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麻城张家畈镇走出去的教授吴珍芳,正在用科技打造种猪中国芯。他和团队30多年一直和养猪打交道,把猪肉的瘦肉率从40%提高到65%,通过芯片技术提高种猪选种准确率,为实现“养猪强国梦”贡献力量。

图片

艰苦求学 立志畜牧

               

图片


在华南农业大学吴珍芳教授办公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写着“养猪强国梦”。在这里,吴珍芳和他的团队,胸怀爱国情怀,始终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科研攻关。其实,在吴珍芳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播下了立志畜牧的种子。


图片


“小时候上学可艰苦了,我在老家上高中是在麻城四中,每两个星期回一次家,大概有28里地,走路回到家里已经是半夜。”对于小时候的读书经历,吴珍芳历历在目。和那个年代其他孩子一样,吴珍芳家住在张家畈镇蔡店河村,上学却在木子店镇,上下学就靠两条腿。半个月回次家,主要任务就是补充生活物资。“那时候我们自己带米,带咸菜,因为咸菜保存时间比较长,每餐自己去淘米,淘米就用一个铝盒子,送到专门蒸饭的地方。” 吴珍芳回忆道。下课后就着咸菜,吃着热气腾腾的米饭,虽然没有猪肉,但这是属于吴珍芳每天的快乐时光。虽然生活艰苦,条件简陋,但高中时期的吴珍芳拼命学习,成绩优异。


图片


转眼就到了报考大学专业的时候,对于将来学什么,吴珍芳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我记得当时看过一次报纸,一个是对核潜艇感兴趣,第二个就是对动物、草原和马感兴趣,所以当时就报考了两个专业,其中一个就是畜牧专业,想着可以去草原策马驰骋。”那个时候的吴珍芳对畜牧专业的向往充满诗情画意,豪放洒脱,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吴珍芳心里就撒下了畜牧的种子。后来,吴珍芳如愿以偿地被华中农业大学畜牧专业录取。

图片

扎根基层 向学而行


从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吴珍芳被分配到家乡麻城的农业部门工作。在这里,他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开展猪、牛的品种改良。三年时间里,他几乎跑遍了所有乡镇,为他今后研究种猪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按理说,在一个小县城的机关事业单位上班,又是本地人,工作生活压力并不大。但是此时的吴珍芳却作出了一个改变自己人生的重大决定——继续读书。“一边在工作,一边发现自己读的书还不够多,还想继续学习。”吴珍芳说。


图片


对知识的渴求,让吴珍芳选择继续深造。通过不懈努力,他又考上了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吴珍芳如饥似渴,一路“开挂”,硕博连读。在这期间,吴珍芳师从我国著名猪育种专家熊远著院士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他入职华南农业大学,并被派驻广东温氏集团从事种猪遗传育种研发和技术服务工作。


当时,我国原种猪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为了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吴珍芳带领科研团队,跑海南抓猪养在宿舍旁边、整天泡在没有空调的实验室做研究。那段时间,吴珍芳每天就是三件事:吃饭、睡觉、工作。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和研究,吴珍芳收获了丰硕成果。   

图片

用“芯”育种  造福百姓


“老百姓现在要吃瘦肉,我们以前的种猪瘦肉产量很少,它主要以产肥肉为主,所以品种跟需求就有差距。”对于种猪改良的意义,吴珍芳教授这样说。猪肉现在是老百姓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消费品,看似司空见惯的瘦肉,背后却是吴珍芳等科研人员呕心沥血的成果。


图片


在传统养猪模式下,玉米、豆粕是主要饲料,但这些饲料并不是无限供应,有些还需要进口。即便如此,四五斤饲料喂进去,一头猪才长一斤猪肉,成本高,我们国家也吃不起。为了提高瘦肉率,吴珍芳教授带领团队开始了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培育出四个种猪专门化品系,组成四元杂交的新配套系,成功将瘦肉率从40%提高到65%,研发了系列种猪育种关键技术。2018年,“高效瘦肉型种猪新配套系培育与应用”项目获得该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我们国家节约了多少粮食,多产了多少猪肉......”说起这些,吴珍芳充满自豪。

   

图片


种猪品种改良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反复实验、精准分析,才能得到准确数据。而如何提高选种的准确性,吴珍芳一直在不断创新。以前,选种主要靠经验。“测量这个阶段种猪吃了多少料、长了多少肉、体长到底长不长,宰了之后才知道肉好不好吃。”


吴珍芳感慨地说:“对于传统的选种方法,不仅选种周期长,而且数据不精准,把猪宰了才能得到最终数据。”为此,吴珍芳开发出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设计新型基因芯片和低密度测序技术等三代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新技术,打破了国外芯片技术的垄断。“小猪一出生,我们在它身上取一块毛皮回来,在实验室里通过芯片方法进行分析,就知道这头猪长得快不快,猪肉到底好不好吃,既准又快。”吴珍芳自信满满。

图片

敢为人先 心系家乡


图片


作为麻城人,吴珍芳教授身上那种敢为人先的麻城精神,也感染和激励他的学生报效祖国。“从吴老师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拼搏奋进的精神,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研究生侯云飞说。


“吴老师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严谨负责的人,我国的种猪研究目前面临着一个卡脖子的难关,在产业方面,吴老师对于商业品种也进行了一系列配套系开发,推动了商业种猪进程。在地方种猪种质资源保护这一块,吴老师也承担了种质资源库的工作。我们非常需要向吴老师学习,以后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华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博士生王诗媛如是说。


对于家乡,吴珍芳每年都会回去两次。在他眼里,麻城作为农业大市,具有发展养猪业的基础和条件。“建议麻城发展养猪业走公司+农户这样一条道路,利用公司带动更多专业户发展养猪,既可以促进麻城产业发展,也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对于家乡的发展,吴珍芳充满期待,更希望出一份力。(商义东、袁朝高、罗晓光、郭玲、吴雨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