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百强 老兵风采】六旬老兵志不改 扶贫助残美名扬

09-16 20:58  

六旬老兵志不改 扶贫助残美名扬

——记南湖街道闵集船湖村退役军人熊光锐


在麻城市南湖街道第五小学旁,住着这样一位老兵,他出身寒门,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当邻里乡亲遇到困难时,他总会施以援手、解囊相助。“我是一名平凡的退役军人,这都是我该做的小事,不值一提。”他常说自己只是一位平凡的老兵,可在邻里乡亲的心中,他是侠肝义胆、宅心仁厚的大善人,在孩子们心里,他是平易近人、蔼然可亲的“熊校长”。以平凡之身,铸就不凡的人生,他就是身有七级伤残的三等功臣、退役军人熊光锐。


1979年,熊光锐高中毕业后,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在北京服役期间,为了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熊光锐总是比常人要更加努力,经常在训练结束后挤时间给自己“加训”,努力学习文化和军事知识,陶冶政治情操,苦练军事本领。三年多的部队生涯,让他磨炼出了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品质,造就了他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精神,也成为了他退役后闯出一片天地的力量源泉。1983年,退役回乡的他凭借着军人的昂扬斗志,在扶弱助残的同时,带动了一大批有梦想、敢作为、勇担当的农民共圆“增收梦”。


抢险致残 铁血铸军魂


图片


1981年,北京一处山上突发大火,有人员被困。熊光锐所在部队接到任务后立即赶往事故发生地救援,现场浓烟四起,根本无法看清前方路况,情况危急,战士们不顾凶险,在班长的带领下,扛着设备,一头扎进了火海。


救援过程中,即使隔着防护服,熊光锐依然能感觉到烈火在烧灼他的每一寸皮肤,但他搜寻的步伐却没有放慢,他清楚地知道,对于被困人员来说,多等待的每一秒,都可能对他们的生命造成威胁。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熊光锐已经能感受到汗水在鞋子里晃动,经过不断的搜寻,他终于找到了昏迷的被困人员,但是由于对方体型较大,熊光锐无法将他背起,队友们也四散开来寻找其他的被困者,于是,熊光锐便左手扛着设备,右手抱着被困者的上半身,硬生生地将被困者一步步地拖至安全地带,在这过程中,熊光锐隐隐地感到右手有剧烈的疼痛感,但他心想,要以人民为重——坚持!要坚持!在确认昏迷者无生命危险后,他又再次奔向了火海中......救援结束后,熊光锐再也受不住剧痛,瘫坐在了地上。经过诊断,熊光锐的右手臂伤情严重,无法再继续参加军事训练,被评定为七级伤残,他也因救人荣立三等功,被评为“全警卫团标兵”。


“这不算什么,虽然现在我右手还用不上劲,但这是我荣誉的见证,虽残无悔。要真说有什么遗憾,那就是由于负伤,早早地退役了,无法再和战友们一同奋战。”如今再问起这件事,熊光锐只是一边摸着右手,一边笑着回忆。


带富一方 担当续华章


1983年退役回乡后,因家中兄弟姐妹多,生活十分困难,熊光锐不等不靠,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先后做过打铁、保安、工地小工等临时工作,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后来在地方政府的培养和指导下学会了建筑设计、图纸制作等专业技术,并熟练掌握了建筑方面的技能。在地方政府的帮助和熊光锐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大有改观,自己也小有积蓄。


图片

熊光锐(中间深蓝色上衣)带领村民务工


虽早已不在部队,但熊光锐却一直铭记着使命初心——为人民服务,多年来,不论从事哪一行,他总想着周边生活的乡亲们。“一人独富不如大家共富,要是能带领着大家一起越过越好,那该多有意义啊!”1998年,有了一定基础的熊光锐与战友一同在武汉承包了一处建筑工程,又联想到家乡有很多身强力壮的同村兄弟苦于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尚未摆脱贫困,于是,他回到村里,给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号召有劳动能力、有工作意愿的年轻人一起就业、共同致富,在他的动员下,共招收了30余名瓦工、木工、钢筋工,极大程度上拓宽了部分低保户家庭的就业路。


在这之中有一位特殊的村民——王仕祥,他从小右手残疾,在家里饱餐饿顿、饥寒交迫,没有固定工作。熊光锐知道后,决定把他招到工地看守大门,这样一来,每个月他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家中的小孩也可以顺利入学,年迈的父母也不用每天为了生计发愁,医药费也不需要到处筹借。如今,王仕祥逢人便说熊光锐是他全家的恩人。对此,熊光锐总是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能帮就帮,这就是件普通小事,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这是我应该做的!”


在带着乡亲们务工的这几年,熊光锐遇到过许多困难,也曾有工资发不出来的情况,每当这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只字不提,因为乡亲们心里明白,熊老板是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军人,好的将领不可能丢下士兵,而熊光锐更明白,自己背负的责任重大,肩上是无数个家庭的期盼,自己必须要对得起乡亲们的这份信任。于是遇到资金困难时,熊光锐就拿出自己的积蓄垫付,不够就抵押家里的房子贷款筹钱,只为让乡亲们的劳动能有回报。


热心公益 大爱遍家乡


2011年,熊光锐偶然听说同村村民王吉安的儿子王义勇身患脑瘤,急需治疗,但高昂的医疗费用却像一座大山,压在了王吉安一家的身上。熊光锐与妻子商量之后,决定拿出3000元无偿捐助给他们,并积极动员在工地的同乡为王吉安一家募捐。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王义勇转移到了武汉协和医院治疗,王吉安夫妇为此感动得泣不成声。


图片


但好景不长,由于王义勇病情过于严重,导致手术失败,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王吉安一家也因此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整日以泪洗面,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王吉安的妻子更是受到严重打击,导致听力受损。熊光锐见此情形,于心不忍,于是多次和妻子到王吉安家里进行慰问,开导、鼓励他们。为了尽快让他们摆脱中年丧子的悲痛境地,熊光锐一边说服王吉安一起外出就业,一边帮忙联系专家医生,寻求王吉安夫妇再次生育的可能。在医生的帮助下,两年后,王吉安夫妇迎来了一个健康的新生命,他们也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斗志,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经七岁了。熊光锐和王吉安一家也仍保持着紧密联系,他时不时地还会去王吉安家里串串门儿。


图片

熊光锐(右一)向学校捐赠教具


在部队时,班长常说要时刻将群众放心底,熊光锐这一记就记了几十年。对于同村那些生活有苦难的村民,熊光锐总是毫不吝啬。逢年过节,他总是挨家挨户地去慰问,陪他们聊聊家常,给他们送些生活物资。与此同时,熊光锐常常向附近的学校捐款、捐赠学习用具、生活用品等,平时还会自发地在校门口组织过往车辆,维护纪律,保护孩子们上下学安全。


有一年冬天,寒风冻得刺骨,吹得人睁不开眼,孩子们放学时,熊光锐看到一个小女孩还穿着薄薄的衣衫,脚上穿着破旧的凉鞋,小小的个子缩成一团,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见此情景,熊光锐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的困苦生活,心中顿时五味杂陈,便立即私下里找到校长,得知这名小女孩是个孤儿,家庭条件十分艰苦,衣服大多都是穿了一年又一年、补了又补。于是第二天,熊光锐便再次找到小女孩,给她买了棉袄、暖鞋等御寒的衣物。也正因如此,比起“熊爷爷”,孩子们更喜欢乐呵呵地管熊光锐叫“熊校长”。“我就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的平凡农民,不是什么校长,只是因为平常接触多了,孩子们喜欢这样叫我,我心里听了也欢喜。”对于这个特殊的称呼,熊光锐感到十分自豪。


何为平凡?将伟大做成了习惯,就是平凡。熊光锐几十年如一日,用一件件平凡的事为他的人生晕染上了“不平凡”的光辉。“一日从军,终身为兵。于我而言,为人民服务从不是一句简单口号!”提起未来,熊光锐表示将会继续守住这份初心、扛起这份责任,和乡亲们一同在乡村振兴、扶弱助残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胡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