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上好防骗第一课!

09-04 20:30   网络综合  

开学啦!

你准备好了吗?

迎接崭新的学习和生活之前

@学生和家长们

先上好防骗第一课

共同抵御不法分子的侵害


    一、缴费通知别大意
















开学了,往往需要缴纳各种费用。这时候诈骗分子就会伺机潜入班级群,设置成班主任的头像和昵称,冒充班主任收费实施诈骗。

被骗案例

某日,我市某小学六年级学生丁某在快手上玩"和平精英"游戏,一个玩家(陌生人)主动加丁某为好友,以要求丁某证明自己是学生身份,才能享受免费送游戏皮肤为由,诱骗丁某向其提供班级群二维码,此人扫码进入班级群后将微信头像改为班主任头像,冒充班主任身份,以交纳资料费为由,通过“群收款”的方式收取资料费,(一名学生收取资料费198元),该班已有多名学生家长被骗。

套路解析

开学季到了,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类社交软件佯装家长加入“班级群聊”,随后通过更改头像、昵称“变身”,冒充学校老师、班主任、家委会成员,或谎称受老师委托,通过群发或添加群内家长为好友私聊等方式,以缴纳学杂费、资料费、补课费等幌子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1、学校班主任应不定时对本班级的微信群、QQ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微信群、QQ群,验证时要进行信息的再次核实。

2、家长不要随意泄露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一旦发现微信或QQ被盗后,及时在本人微信朋友圈发送微信、QQ号被盗信息。


    二、兼职刷单不可取
















诈骗分子常以兼职刷单为幌子,以购物返提成、点赞得佣金、免费送礼品等为诱饵,让你垫付资金做任务,这肯定是诈骗。

被骗案例

2023年2月9日,大学生陈某在家玩手机时,被一个陌生人添加了qq,并拉进一个qq群进行刷单,陈某按群里指引下载了一个名为“世讯”的APP做刷单任务,刚开始陈某完成了几单任务(向对方转账)后,对方都支付了佣金,于是陈某继续按对方的要求完成任务,完成第一单后,对方称需要继续充值完成任务才能返现,于是陈某充值1000元;对方又以同样理由诱导陈某分别转账6300元、2700元后,对方又以陈某转账没有备注为由,继续让陈某转账,陈某再次转账2700元后,发现仍然没有返还本金和佣金,对方还一直让陈某去借钱继续完成刷单任务,陈某这才幡然醒悟,陈某合计损失13700元。

套路解析

1、设置诱饵: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通讯软件传播“刷单业务”,并以“工作轻松”“高额收益”等噱头作为诱饵。
2、骗取信任:诈骗分子以各种方式骗取受害人的信任。比如:提供假的公司备案信息给受害人查询,伪造后台交易记录打消受害人顾虑,安排“托儿”在群聊内晒出不同的高额收益截图。
3、施以小利:引导受害人完成刷单,并保证头几次的刷单一定成功,之后迅速将本金和佣金返还,让受害人得到收益,取得受害人的信任。
4、实施诈骗:获取信任后,诈骗分子会提高刷单金额,同时称一次任务包含多个订单,需要完成所有订单才能返款,或以操作失误、系统原因、银行卡冻结等借口为由,要求支付解冻金、保证金等方式让受害人持续加大投入,最终受害人转账后被拉黑,才意识到被骗。

警方提示

“刷单、刷信誉” 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并非正当兼职。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三、警惕网络游戏装备交易暗藏诈骗“套路”
















不要以为小学生没手机、没账号就没法实施诈骗了,骗子们往往会诱导小学生,用自己父母、爷爷、奶奶或他人的手机转账,从而实施诈骗。

被骗案例

2023年6月11日,小学生张某在QQ上加入了一个“蛋仔派对”的游戏群,群里有人发布消息称可以领取福利(免费领取游戏装备和道具),张某根据群信息添加对方为QQ好友,并按照对方的指示使用家长的手机通过微信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被对方以账户被官方冻结,需要添加“民警”QQ号码进行解冻为由,以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骗取张某奶奶的银行卡短信验证码,从而盗刷张某奶奶银行卡内资金,张某共计被骗22106元。 

手段揭秘

1、组织团伙。不法分子往往通过伙同他人互通信息、互相配合、明确分工,在群中扮演不同角色等手段进行诈骗。
2、广泛撒网。不法分子在互联网游戏平台以“低价回收、高价回购”、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装备和道具等“卖点”寻找目标,添加联系方式进行诈骗。
3、引诱交易。不法分子通过发送链接、小程序、或指定平台等交易方式,引导受害人进入虚假交易平台。
4、制造问题。不法分子谎称已转账至买家账户、交易过程中账户冻结、信用不足等借口实施诈骗。
5、指定账户。不法分子谎称受害人只有转账到指定账户才能交易成功,进而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

当在网络游戏充值、账号买卖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会以低价充值、高价回收或免费送游戏皮肤装备、道具为由,引诱你在对方提供的虚假链接内进行交易。
切记: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买卖游戏币、游戏点卡,请通过正规网站操作,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一切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

    四、客服退款要注意
















接到网络客服来电,声称因商品或快递出现问题,要给你多倍赔付,这很可能是诈骗。记住客服退款一定要到官方购物平台去核实,切勿听从对方要求私下操作。

被骗案例

王某接到“京东平台”客服的电话,称她在京东平台上购买的化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进行原价赔偿,她在对方邀请下加入“京东客服服务中心”群,让她发网购的订单到群里核实,说要给她理赔2850元,接着,在群里有人指导王某如何操作,并发送给王某一个链接,让她下载 “开会宝”云会议视频软件(共享屏幕软件) ,进入视频会议之后,对方让王某将手机设置成免打扰模式(拒接任何来电并在工行网上银行上进行操作,王某输入了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及验证码后,对方让王某输入一些数字,称这些数字是“交易代码”便于返还赔偿金之用 (这些数字其实就是王某向对方转账的金额),进行了上述操作后,王某就发现自己银行卡内的98753元钱都被转走。

套路解析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网购订单数据信息,冒充电商平台、网上店铺或快递公司的客服,谎称商品丢失或有质量瑕疵,并主动要求为受害人理赔。
获得信任后,诈骗分子通过钓鱼链接骗取受害人银行卡、互联网支付账号、密码等相关信息,并逐步诱骗受害人向其指定的账户转账,或直接操作受害人的网银、互联网支付账号进行转账,诈骗成功后即将受害人拉黑。

警方提示

正规网络商家退货退款无需事前支付费用,切勿点击陌生人提供的网址链接,切勿随意填写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更不要按照对方指示打开屏幕共享功能。

    五、买卖两卡要远离
















按照规定本人开办的电话卡、银行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网络账户只能自己使用。如果出租、出借、出售,很可能被用来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那么你就是犯罪分子的帮凶,将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案例

刚刚高考结束的周某,通过微信结交了一名好友,日常聊天中对方告诉他,卖一张银行卡及相关的U盾手机卡等,就可以获得约1000元的报酬。虽然周某当时并不确定对方买银行卡是否要实施诈骗,但他知道对方买了不少银行卡,是要从事违法活动的。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将银行卡、手机卡等相关物品售卖给对方。结果对方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后使用这张银行卡转账,流水金额达百万元。虽没有直接实施犯罪,但周某因为提供诈骗工具,也逃脱不了法律制裁。
什么是“两卡”?
【“两卡”一般是指电话卡、银行卡以及第三方支付账户等】
电话卡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手机卡、虚拟运营商电话卡、物联网卡等;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及结算卡、非银行机构支付账户等。

非法买卖“两卡”的后果

非法出租、出借、出售的“电话卡”、“银行卡”和互联网账号,会导致产生大量“实名不实人”的电话卡、银行卡,不仅会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洗钱、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偷逃税,还会被用于网络贩毒、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同时也让自己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可能会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甚至是诈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警方提示

出租、出借、出售个人银行账户、手机卡和各类支付账户,都属于违法行为,把自己的卡提供给犯罪分子使用,就是犯罪分子的“帮凶”,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
务必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手机卡、银行卡等,一旦丢失请及时挂失,不论何种情况,切勿贪图小利。一定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是非不为所动,千万不要以身试法。


相关阅读